题东坡游赤壁图
谁削层崖如壁立,万仞崚嶒倚天赤。
亭亭雄据大江滨,气势似与江流敌。
东连夏口西武昌,控荆引蜀形势长。
英雄割据竟何在,山川千古犹苍苍。
东坡老仙玉堂客,文章气节称人杰。
才大难为世所容,万里黄冈竟迁谪。
梧桐一叶惊早秋,清宵约客来同游。
匏尊潋滟吸明月,扁舟荡漾浮中流。
白露横江夜将半,万顷浮光影凌乱。
孤臣顷刻不忘君,感慨长歌望霄汉。
洞箫一曲倚歌声,如泣如诉难为听。
幽壑潜蛟惊起舞,孤舟嫠妇悲泪零。
达人襟怀隘八极,外物何尝论得失。
蝇头蜗角了无心,山月江风尽堪适。
胸中礧磈浇未平,洗盏更酌陶幽情。
酒阑舟中相枕藉,旭日欲上东方明。
高兴由来浩无际,此心直与江山契。
风清月白拟重来,兹游岂尽平生意。
十月之望维其时,旧游佳客仍相期。
床头斗酒藏已久,举网复得江鱼肥。
载酒携鱼泛空碧,江山变态应难识。
水落石出江有声,断岸茫茫几千尺。
蹑衣长啸披蒙茸,穷搜不惮登虬龙。
上攀栖鹘之危巢,下俯冯夷之幽宫。
倦来仍上扁舟去,放棹中流随所住。
翩然孤鹤横江来,化作神仙梦中语。
坡仙一去今几年,两赋掷地声铿然。
当时权奸肆排击,不啻腐鼠谁复怜。
我昔商宦长沙日,满拟经过访遗迹。
典衣沽酒酹英灵,一吐轮囷豁胸臆。
圣恩浩荡旋赐还,未得遂此瑰奇观。
今日披图发遐想,楚天万里云漫漫。
亭亭雄据大江滨,气势似与江流敌。
东连夏口西武昌,控荆引蜀形势长。
英雄割据竟何在,山川千古犹苍苍。
东坡老仙玉堂客,文章气节称人杰。
才大难为世所容,万里黄冈竟迁谪。
梧桐一叶惊早秋,清宵约客来同游。
匏尊潋滟吸明月,扁舟荡漾浮中流。
白露横江夜将半,万顷浮光影凌乱。
孤臣顷刻不忘君,感慨长歌望霄汉。
洞箫一曲倚歌声,如泣如诉难为听。
幽壑潜蛟惊起舞,孤舟嫠妇悲泪零。
达人襟怀隘八极,外物何尝论得失。
蝇头蜗角了无心,山月江风尽堪适。
胸中礧磈浇未平,洗盏更酌陶幽情。
酒阑舟中相枕藉,旭日欲上东方明。
高兴由来浩无际,此心直与江山契。
风清月白拟重来,兹游岂尽平生意。
十月之望维其时,旧游佳客仍相期。
床头斗酒藏已久,举网复得江鱼肥。
载酒携鱼泛空碧,江山变态应难识。
水落石出江有声,断岸茫茫几千尺。
蹑衣长啸披蒙茸,穷搜不惮登虬龙。
上攀栖鹘之危巢,下俯冯夷之幽宫。
倦来仍上扁舟去,放棹中流随所住。
翩然孤鹤横江来,化作神仙梦中语。
坡仙一去今几年,两赋掷地声铿然。
当时权奸肆排击,不啻腐鼠谁复怜。
我昔商宦长沙日,满拟经过访遗迹。
典衣沽酒酹英灵,一吐轮囷豁胸臆。
圣恩浩荡旋赐还,未得遂此瑰奇观。
今日披图发遐想,楚天万里云漫漫。
现代解析
这首《题东坡游赤壁图》是一首借画抒怀的佳作,通过描绘苏轼夜游赤壁的场景,展现了壮丽山河与文人情怀的完美结合。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层:赤壁的雄奇画卷
开篇用"削层崖如壁立""万仞崚嶒"等夸张比喻,把赤壁的险峻写得像被天神劈出来似的。长江与赤壁对峙的场面,被比作两个巨人在较量,连带着点出这里"控荆引蜀"的重要战略地位。但随即笔锋一转——当年争夺这里的英雄们早成尘土,只有青山绿水永恒,这种对比特别能引发人对历史的感慨。
第二层:苏轼的潇洒与苦闷
中间部分生动还原了苏轼夜游赤壁的场景:秋夜泛舟、对月饮酒、即兴作赋。最妙的是把《赤壁赋》里的经典画面都写活了——"孤鹤横江"是苏轼文中仙鹤的化身,"洞箫如泣"对应着文中悲凉的箫声。诗人既写了苏轼"山月江风尽堪适"的豁达,也暗含他"孤臣不忘君"的失意,这种矛盾正是苏轼的魅力所在。
第三层:画外的情感共鸣
结尾处诗人突然跳出画面,说自己当年在长沙做官时,就想去赤壁祭奠苏轼,可惜未能如愿。现在看着这幅画,仿佛隔着时空与苏轼对话。最后"楚天万里云漫漫"的苍茫景象,既是对画作的收束,也暗含着自己对人生起伏的感悟——就像苏轼一样,再大的挫折终将化作云烟。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不仅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把地理(赤壁)、历史(三国)、人物(苏轼)、艺术(画作)四条线索拧成一股绳。读者既能感受到"乱石穿空"的视觉冲击,又能体会到"人生如梦"的哲学味道,这种多维度的美正是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