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昭山
湘中山水天下奇,秀色天造非人为。
兹山灵异尤杰出,一松一石皆清姿。
素虬翻空激巨浪,到此停蓄倚危嶂。
平生寤想穷三山,咫尺丹梯更神王。
洄潭落照风萧萧,急督舟子停轻桡。
萦纡石磴路九折,行人渐逐盘鸦高。
花木丛深蔚幽僻,钟摇上方暝烟碧。
童子开门吠仙犬,老僧扶杖款来客。
殿高铁凤摩霄迥,栴檀香散疏寮静。
惜无轩槛临江开,难乘日车观倒景。
山云舒卷随轻风,予亦去来无定踪。
明朝遥望更奇绝,江上一朵青芙蓉。
兹山灵异尤杰出,一松一石皆清姿。
素虬翻空激巨浪,到此停蓄倚危嶂。
平生寤想穷三山,咫尺丹梯更神王。
洄潭落照风萧萧,急督舟子停轻桡。
萦纡石磴路九折,行人渐逐盘鸦高。
花木丛深蔚幽僻,钟摇上方暝烟碧。
童子开门吠仙犬,老僧扶杖款来客。
殿高铁凤摩霄迥,栴檀香散疏寮静。
惜无轩槛临江开,难乘日车观倒景。
山云舒卷随轻风,予亦去来无定踪。
明朝遥望更奇绝,江上一朵青芙蓉。
现代解析
这首《登昭山》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湖南昭山的壮丽景色和登山体验,充满自然灵动的美感。
开篇直接点出湘中山水的独特地位,强调昭山的灵秀气质——这里的松石都自带清雅姿态。接着用"素虬(白龙)翻浪"的比喻,表现山势如巨龙蓄力般险峻,让读者感受到山体的磅礴气势。
诗中的登山过程充满画面感:夕阳下催促船夫靠岸的急切,九曲石阶上逐渐攀高的身影,深林花木中传来的钟声和犬吠,老僧拄杖迎客的温馨场景,共同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登山画卷。特别是"江上一朵青芙蓉"的收尾,把整座山比作出水芙蓉,既清新又大气。
诗人巧妙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铁凤飞檐的寺庙与静谧的禅房形成对比,舒卷的云朵与漂泊的旅人相互映照。虽然遗憾没能从高处欣赏江中倒影,但"明朝遥望"的期待又留下无限想象空间。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视觉(山形、落照)、听觉(钟声、犬吠)、嗅觉(檀香)的多重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山水之趣和禅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