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圣感寺

太行蜿蜒千余里,重气磅礴钟林泉。
京城之西尤佳绝,万里绵互环幽燕。
我闻圣感名已久,欲一登临愁攀缘。
重阳雨霁后三日,桑乾水浅流溅溅。
公余策蹇访般若,鼓舞直上如登天。
松风谡谡时入耳,红树青岑相新鲜。
石径法海培塿小,西望惟见山联翩。
上方更忻逢惠远,谈禅坐久望言诠。
知我性喜弄文墨,开箧示我诗千篇。
方袍有人善知识,二十八纪从兹传。
散步西轩窥深雪,水涌乃在山之巅。
烹茶细品味甘冽,习习风生超云烟。
东上平台临皓魄,山高星动冰轮圆。
元规去此几千里,寒气侵人身欲仙。
下宿方丈闻钟磬,梦魂仿佛逢偓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探访圣感寺的所见所感,充满自然美景与禅意交融的意境。

开篇用太行山的雄伟气势作引子,说京城西边的山水特别美,为圣感寺的出场做铺垫。作者一直听说圣感寺的名气,但担心山路难走,直到重阳节后三天雨过天晴才动身。这里"桑乾水浅流溅溅"的描写,用流水声传递出山间的宁静。

中间部分写登山过程:骑着毛驴上山像登天一样费力,但耳边松风飒飒,眼前红叶青山相互映衬,让人忘记疲惫。站在高处看,石径像小土堆,远山连绵不断。这些比喻让艰险的山路变得生动有趣。

到了寺庙后,作者遇到高僧惠远,两人谈禅论诗。僧人还拿出千首诗作分享,展现佛门中人对文化的重视。"水涌乃在山之巅"这句很妙,山顶居然有泉水,暗示寺庙是处灵气汇聚的宝地。

结尾处夜景最动人:平台上月亮又大又圆,星星仿佛触手可及,虽然寒气逼人却让人飘飘欲仙。夜里听着钟声入睡,梦里好像遇到仙人,把整趟旅程推向奇幻的高潮。

全诗巧妙融合三个层次:
1. 自然之美 - 用红树、青峰、明月等色彩勾勒出秋山如画
2. 人文之趣 - 与僧人的交往展现禅意生活
3. 心灵体验 - 从登山艰辛到物我两忘的升华

最打动人心的,是作者把一次普通的寺庙游览,写出了从凡尘到仙境的心灵之旅,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登高望远的畅快和超脱尘世的宁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