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雍砚上胡先生
娲皇锻鍊补天石,天完馀石人间掷。掷向淮山山下溪,千古万古无人识。
昼出白云笼九州,夜吐长虹冲太极。去年腊月溪水枯,色夺江头数峰碧。
野夫采得琢为砚,一画中规外方直。方直端平象地形,形壅水流流若璧。
拟法辟雍天子学,不比泮宫一隅塞。幸偶先生掌辟雍,持以献诚安敢惜。
欲伐东山五大夫,受爵非材鍊为墨。欲乞湘妃血泪竿,刮削除斑供简策。
欲就退之借毛颖,同与先生记心画。先生记之何所先,推赜圣贤诠六籍。
四时七政有未平,愿述阴阳修律历。夷蛮戎狄有未宾,愿摅雄略操军檄。
辟雍之水流不穷,先生之材无不通。愿携此砚飞九穹,圆润化笔扶天工。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神奇砚台的故事,充满了浪漫想象和家国情怀。
开头用女娲补天的神话引入,说这块砚台是用补天剩下的神石做的,被扔在淮山小溪里千年无人发现。白天能笼罩九州,夜晚能直冲宇宙,夸张地表现砚台的不凡。
去年冬天溪水干涸,这块碧绿如玉的石头终于被发现。农夫把它雕成外方内圆的砚台,形状模仿古代天子学堂"辟雍"的环形水池造型,寓意学问渊博如活水流动。
诗人把砚台献给掌管教育的"胡先生",连用三个"想要"表达诚意:想砍神山松树做墨,想用湘妃竹做毛笔,想借韩愈的文采,都是为了配合这块神砚记录先生的思想。
最后点明主旨:希望先生用这方砚台治国安邦。既能研究天文历法(四时七政),又能撰写讨伐外敌的檄文(夷蛮戎狄)。把砚台比作永不干涸的智慧源泉,把先生比作全能之才,甚至幻想带着砚台飞上天,用笔墨辅佐天意。
全诗把普通砚台写得神乎其神,实际是借物言志:通过文房用具,表达对知识力量的崇拜和对治国良才的期待。想象瑰丽(女娲石、飞九穹),比喻生动(砚池如璧、化笔扶天),在赞美器物中寄托了深厚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