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朋友离别后的孤独与思念,语言平实却情感真挚。
前两句"惆怅温陵酒,与君不再持"直接点明主题:想起曾经一起喝的温陵酒,如今再无人共饮。用"惆怅"二字定下全诗忧伤的基调。
三四句"高情随地胜,孤迹闭门思"形成对比:虽然朋友高尚的情谊仍在,但自己只能独自闭门思念。"孤迹"二字生动刻画出形单影只的状态。
五六句"落日人方远,芳郊意自迟"用落日和郊野的意象,表现目送友人远去、自己迟迟不愿离去的场景。落日余晖中,友人渐行渐远,而诗人仍驻足凝望。
最后两句"从兹三径社,吾亦懒吟诗"道出离别后的心境:自从朋友离开,连诗社活动都提不起兴趣,甚至懒得写诗了。这种"懒"不是真的懒惰,而是失去知音后的意兴阑珊。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朋友间促膝谈心般自然。通过温陵酒、落日、芳郊等日常景物,传递出深厚的友情和离别后的落寞。最打动人的是那份真实——我们都有过与好友分别后,觉得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的体验,诗人把这种普遍情感写得既含蓄又深刻。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