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化主

学佛居山林,往往仪状野。
道人翩然来,礼节何尔雅。
职事方悯悯,言论翻洒洒。
安得冠其颠,公材岂云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不拘礼节的学佛者,与一位举止优雅的道人相遇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前两句写学佛者住在山林里,外表看起来粗犷随意。接着笔锋一转,道人翩然而至,举止谈吐都很有修养。"职事方悯悯"是说学佛者原本正为琐事烦恼,但道人的高谈阔论让他豁然开朗。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感叹:真想把道人的帽子戴在学佛者头上(比喻想让学佛者也拥有道人的风采),这样的人才怎么会少呢?其实是在说,虽然两人风格不同,但都是难得的人才。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修行者形象:一个随性自然,一个温文尔雅。作者没有贬低任何一方,反而认为两者各有千秋,都是可贵的人才。这种包容的态度,正是诗歌的独特魅力所在。

陆九渊

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绍熙二年(1191年),知荆门军,创修军城,稳固边防,甚有政绩。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谥文安。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