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

楚国中分后,东南世泽长。
发祥曾王父,磨勘成典章。
王父声益振,主客尚书郎。
考庙绪丕顕,直鲠在岩廊。
历历一精白,敬事持人网。
顾维予小子,念释兹忽忘。
晴空丽皎日,清秋凛严霜。
金石磨不磷,松柏寒逾芳。
旦评犹足信,清议讵虚张。
梦寐滋洗涤,俯仰随否臧。
所值匪所思,盈亏理有常。
亨途无诡遇,偃蹇嘶骊黄。
谁能饵大药,百年身平康。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家族传承和个人修养为主题,用质朴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家风、品格的坚守。全诗可分三部分理解:

第一部分:家族荣光(前8句)
开篇用"楚国中分"暗喻家族源远流长,就像楚国分封的历史一样厚重。"王父"(祖父)通过勤勉治学成就典章制度,担任尚书郎的官职,在朝堂上耿直敢言。这里用"金石磨不磷"比喻祖父品格如金石般经得起打磨,暗示家族精神代代相传。

第二部分:自我修养(中8句)
作者自谦为"小子",表示要牢记祖训。用"晴空丽日"和"清秋严霜"的对比,说明做人既要光明磊落,也要有面对困难的坚韧。"松柏寒逾芳"更直白地说:就像松柏遇冷更显芬芳,磨难反而能锤炼品格。最后四句强调要经得起舆论考验,连睡梦中都要反省言行。

第三部分:人生智慧(后6句)
作者用"盈亏有常"的朴素道理,说明人生得失自有规律。拒绝走捷径("亨途无诡遇"),哪怕像千里马("骊黄")暂时困顿也不改其志。结尾的"百年身平康"点明核心:真正的长寿之道在于坚守本心。

艺术特色:
- 善用比喻:金石、松柏、骊马等常见意象使道理通俗易懂
- 对比鲜明:晴日与严霜、亨途与偃蹇等对照强化说服力
- 结构清晰:从家族到个人,从理想到现实,层层递进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像长辈的谆谆告诫,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最珍贵的品质:坚守正道、宠辱不惊。这种穿越时空的处世智慧,正是其动人之处。

刘奉世

(1041—1113)临江军新喻人,字仲冯。刘敞子。举进士。神宗时历官集贤校理、国史院编修官,坐事谪监陈州粮料院。久之为吏部员外郎。哲宗元祐中官至签书枢密院事。绍圣初罢知成德军,改定州,徙成都府。入元祐党,责郴州居住,再贬隰州团练副使、郴州安置。徽宗立,复职。崇宁初再夺职,贬居沂、兖州,以赦得归。有《自省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