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汪晋贤悼其小侄女金媛(冇寄生略纪事)

云外来清影,花间拂绣茵。
胜无怜早慧,希有念前因。
玉碎天门谪,龙归水府新。
白衣先受记,仍侍画中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悼念友人汪晋贤早逝的小侄女金媛而作,情感细腻哀婉,充满对生命无常的怜惜。全诗通过意象的层层递进,展现了一个灵慧孩童的夭折,以及对她灵魂归宿的想象。

首联"云外来清影,花间拂绣茵"以唯美画面开篇:仿佛看见小女孩的身影从云外飘来,像春风拂过绣花地毯般轻盈。这里用"清影"暗示生命已逝,只留下虚幻的美好印象。

颔联"胜无怜早慧,希有念前因"直抒胸臆:最令人痛惜的是她过早展现的聪慧,这样的孩子世间少有,让人不禁思考是否有什么前世因果。这里既有对天赋的赞叹,也暗含"慧极必伤"的感慨。

颈联"玉碎天门谪,龙归水府新"用神话典故:将女孩比作被贬谪人间的美玉(暗指天仙下凡),如今玉碎魂归;又比作返回龙宫的幼龙,暗示她本非凡俗之人。两句通过"天门""水府"的意象,给死亡赋予神话色彩。

尾联"白衣先受记,仍侍画中人"想象女孩的归宿:她穿着白衣(仙童或菩萨侍童的装扮)被神明提前收录,继续在画中仙境侍奉。这里的"画中人"既指宗教画中的仙童形象,也暗喻女孩生前的可爱模样永远定格。

全诗最大特点是"以美写哀"——通篇用云影、绣茵、美玉、龙宫、白衣仙子等优美意象,冲淡了悼亡的沉重感。诗人将死亡想象成"返回仙境",既是对逝者的美好祝愿,也透露出对现实无奈的回避。最动人的是对"早慧"的惋惜,让人联想到《红楼梦》中聪慧短命的少女形象,传递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永恒慨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