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子辞别老师回家结婚的场景,充满温馨的人情味和生动的画面感。
前两句用"玉石打磨"比喻老师对学生的精心培养,说传授知识比留下钱财更有价值。接着描写学生告别学堂(鳣馆指学堂),带着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回家准备婚事。"春动雀屏心"用春天里雀鸟在屏风上欢跃的画面,暗示年轻人对婚姻的期待。
中间部分展现传统婚俗:带着大雁作为聘礼(古代婚礼用雁象征忠贞),弹奏《凤求凰》的琴曲追求爱情。最后两句最动人,说虽然新婚甜蜜(鸳衾指夫妻共寝),但新郎仍会记挂着为父母尽孝(扇枕是孝子为父母扇枕席的典故),体现了他既重爱情又不忘亲情的品格。
全诗像一组温馨的镜头,把师生情、婚庆喜、孝子心融合在一起,用"玉器""雀屏""琴曲"等美好意象,展现了中国传统中求学、婚嫁、尽孝的人生之美。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