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春光甚冶健庵挈我鱼墩精舍小憩同潘次耕弟纬云赋

半里春田,渐踏到、蘼芜丛里。
疏篱外、红桥画板,卧于烟水。
柳线飘时寒食近,梨云冻处东风起。
把满栏、紫艳嗅移时,忻然喜。
颖士仆,康成婢。
营小筑,饶名理(精舍乃先生纪纲所搆)。
有玉山彩翠,光浮髹几。
斗草心情忙似蝶,筑毬士女多于蚁。
算春来、何限断肠天,无踰此。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踏青图,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自然情趣。

上半部分写春游路上的所见所感:
1. 开篇"半里春田"直接带我们走进田野,踩着长满蘼芜(一种香草)的小路。疏落的篱笆外,红桥和画舫静静躺在烟水之中,像幅水墨画。
2. "柳线飘时"两句用柳条、梨花写春天气息:柳枝飘动预示寒食节将近,梨花如云朵般簇拥,在微凉的春风中摇曳。
3. 最后停在栏杆边,陶醉在满眼紫花的芬芳里,直白地表达出"忻然喜"的快乐。

下半部分转到朋友家的雅趣:
1. 用颖士(才子)、康成(学者)的典故,夸赞主人和仆从都很有品位。朋友在鱼墩建造的精舍(书斋)虽小但充满雅致。
2. "玉山彩翠"形容室内陈设精美,连漆几都映着光彩。这里突然插入两个热闹场景:少女们忙着斗草(古代游戏),青年成群结队玩筑毬(类似马球),像蝴蝶、蚂蚁般活跃。
3. 结尾点题:春天虽有各种伤感事,但此时此刻的春光最是动人。

全词妙在动静结合:既有田野静景,又有游戏动态;既有书香雅致,又有市井热闹。通过嗅觉(花香)、视觉(梨云、彩翠)、触觉(东风)等多重感受,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最后"断肠天"的反转更突出当下春光的珍贵,这种"乐景写乐情"的手法让快乐更具感染力。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