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二首 其二

野菊花全谢,霜林叶半残。
茅堂人独坐,未觉布袍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山居的宁静画面,传递出超脱世俗的淡泊心境。

前两句用"野菊谢尽""霜林半残"勾勒出深秋景象——野外的菊花已经凋零,挂着霜的树林也只剩一半残叶。这些自然变化暗示着万物萧瑟的季节,但诗人并未流露伤感。

后两句笔锋转向人物:茅草屋里,有人独自静坐,连单薄的布袍也不觉得寒冷。这里的"不觉寒"是点睛之笔,表面写身体感受,实则展现精神境界——当人内心足够丰盈宁静时,外界的寒冷与萧瑟都无法侵扰。

全诗妙在通过极简的景物与人物描写,呈现出一种物我两忘的状态。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那份与自然和谐共处、超然物外的闲适心境,已透过纸背传递给读者。这种"不觉得冷"的深层温暖,正是中国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