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山水图

淮山落木正萧萧,梦里瀛洲碧海遥。
止愿归来茅屋底,夜凉明月听吹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山水的梦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前两句写景:淮河边的山上树叶凋零,显得萧瑟冷清;诗人在梦中仿佛看到了遥远海上的仙山(瀛洲)。这里用"落木萧萧"的实景和"碧海遥"的虚景形成对比,暗示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后两句抒情:诗人只希望能回到简陋的茅屋,在清凉的月夜听一曲箫声。这里"茅屋"代表简朴的生活,"夜凉明月"营造出宁静的氛围,"听吹箫"这个细节特别生动,让人仿佛能听到悠远的箫声在月下回荡。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超脱尘世的情怀。诗人不追求富贵繁华,只向往在山林间与明月箫声为伴的闲适生活。这种淡泊明志的意境,加上"落木""茅屋""明月"等富有画面感的意象,让整首诗既清新自然,又余韵悠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