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王舍人(一位官员)把自己珍藏的竹枝画作送给沈山人的故事,赞美了两位高洁之士的友谊。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王舍人像书法家王羲之一样清雅脱俗,虽然身在朝廷(金銮指皇宫),但下班后(退直)就远离庸俗人群(鸡群比喻平庸之辈)。这里把官员比作凤凰,普通人比作鸡,突出王舍人的不凡。
后两句更妙:说这竹枝画价值连城(千金),但王舍人平时谁求都不给卖(一叶都不卖),今天却像凤凰的羽毛一样珍贵地送给你(凤毛比喻珍品)。"千金不卖"到"慷慨相赠"的转折,既显竹枝珍贵,更显二人情谊深厚。
全诗用凤凰、竹枝这些象征高洁的意象,通过"不卖/赠"的对比,把文人之间以艺术会友、不重钱财的雅趣生动展现出来。就像现在有人把珍藏多年的限量版球鞋送给知己,不是因为它值钱,而是因为懂得欣赏的人值得。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