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王昭君的故事,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道出了命运的无奈和君王的虚伪。
前两句说王昭君本以为自己会像其他宫女一样老死汉宫,没想到突然被选中远嫁匈奴("出秦中"就是离开中原的意思)。这里用"长拟"(一直以为)和"谁知"(哪知道)形成强烈反差,突出命运的无常。
后两句是讽刺:表面上说王昭君因为"命薄"(福气浅)所以不该抱怨,但真正该被质问的是汉元帝——他因为发现自己被画工欺骗(昭君比画像美得多),就要杀画工泄愤。诗人用"圣主"这个尊称反而揭穿了皇帝的虚伪:一个真正圣明的君主,怎么会因为这种小事杀人呢?
全诗妙在把昭君故事的悲剧根源指向了最高统治者,用看似温和的语言("无怨""何须")写出了尖锐的批判。就像现代人说"领导英明"实则暗讽一样,这种含蓄的反讽让诗歌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