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塔顶留题

风急乘舟破浪来,寺僧邀上最高台。
云拖香阁浮空立,月照琼花入镜开。
山势古今长作柱,潮声日夜似闻雷。
登临正喜思乡望,况值新秋一雁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金山寺塔顶的所见所感,充满壮阔与乡愁的交织。

开头两句像电影开场:诗人乘着快船破浪而来,被寺僧邀请登上最高的塔台。一个"破"字立刻让人感受到江风的猛烈和行程的急切。

中间四句是登高后看到的震撼画面:云雾像轻纱托着香阁悬浮空中,月光下琼花般的江水如镜面般展开。这里用"拖"字形容云雾的轻柔,"浮"字表现建筑的灵动,而"镜开"的比喻让江面月影变得晶莹剔透。接着视角拉远:山势像亘古不变的擎天柱,潮声日夜轰鸣如雷。这两句通过"古今"和"日夜"的时间维度,赋予景物永恒的生命力。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正当诗人享受登高望远的快意时,一只秋雁的哀鸣突然勾起乡愁。这里"正喜"与"况值"形成情绪转折,新秋时节的雁鸣成为全诗的情感催化剂,把壮丽景色瞬间染上思乡的惆怅。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纪录片:先是一组快节奏的登山镜头,接着是云雾、月光、山势、潮声的特写,最后镜头定格在孤雁的身影上,完成从外在景致到内心情感的自然过渡。诗人用"破浪""闻雷"等动态描写与"浮空""入镜"等静态画面相交织,在雄浑的山水间悄悄埋下一缕温柔的哀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