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题得雪浪斋石

四海广大万山立,奇怪崷崒几岩石。
弃而违者庸有之,爱乐(自注:去声。)每恨沙土蚀。
忽然一旦获所遇,刮垢磨光呈美质。
骚人讽诵脱诸口,世宝不减和氏璧。
东坡居士岂好奇,偶尔得之心良怡。
巨盆沃以清涟漪,脉络雪浪纵横施。
平生我屡哦此诗,恨不见石心飞驰。
何人志古墨写迹,剡藤染就贴东壁。
似是而非不可知,诵诗对画长嗟咨。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苏轼(东坡居士)得到一块奇石的故事,以及作者对这块石头的喜爱和感慨。

开头说天下有无数高山奇石,但很多都被埋没在沙土里无人赏识。偶然间有人发现了一块特别的石头,经过清洗打磨后,展现出惊人的美丽。这块石头就像和氏璧一样珍贵,连诗人们都争相传颂。

苏轼并不是刻意追求奇珍异宝的人,但偶然得到这块石头也让他很开心。他把石头放在清水盆里观赏,石头上天然形成的纹路就像雪白的浪花。作者说自己经常读苏轼写这块石头的诗,心里特别向往能亲眼看看。

最后说有人把这块石头的模样画下来贴在墙上,虽然画得不太像真石头,但作者还是对着画反复读诗感叹。整首诗表达了三个重点:
1)好东西需要被发现和打磨
2)偶然获得的缘分更显珍贵
3)即使见不到真品,通过诗画也能感受美好

就像现在有人淘到一块特别的石头发朋友圈,朋友们虽然看不到实物,但通过照片也能分享这份快乐。诗人用石头比喻人才和美好事物,说明世间珍贵的东西常常需要被发现,而艺术(诗和画)能让这份美好传递下去。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