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候迎使客

六花不放一尘生,晴后犹馀十日凝。
新月未光输与雪,夜风尽冷只留冰。
候迎银汉槎头客,挑尽玉虫窗下灯。
纸帐蒲团地炉煖,自怜不及草庵僧。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雪夜等待客人的场景,充满了宁静、孤寂又带点禅意的美感。

前四句写雪夜的环境:雪花纯净不染尘埃,雪后十天都结着冰。新月的光辉比不过雪地的明亮,夜风冷得只剩下刺骨的寒意。这里用"六花"(雪花的别称)、"凝"、"冰"等词突出冬天的严寒,但"不放一尘生"又给人洁净空灵的感觉。

后四句转到等待客人的情景:诗人在银装素裹的夜晚等待乘船而来的客人,在窗下反复挑亮油灯("玉虫"指灯花)。虽然纸帐、蒲团和地炉让人感到温暖,但诗人还是羡慕草庵里清修的僧人,暗示自己无法像僧人那样超脱世俗的牵挂。

全诗妙在三个对比:
1. 外界的寒冷与室内的温暖对比
2. 等待的焦灼(反复挑灯)与僧人无欲无求的对比
3. 雪夜极致的纯净与人间待客的烟火气对比

诗人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和微妙的心理活动,把一次普通的"等人"写得充满诗意,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流露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自怜"尤其动人,让人看到文人雅士在世俗与超脱之间的真实挣扎。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