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应制
鸾舆宵驾凤皇城,羽仗晨临虎豹营。
闪日旌旗通御气,殷雷笳鼓杂春声。
千夫尽是幽并侠,七萃俱传卫霍名。
蹀躞银鞍大宛马,陆离金甲曼胡缨。
屯来云鸟浑为阵,练后林猿总识兵。
队队穿杨呈技绝,双双超乘斗身轻。
北庭咫尺降封豕,南海须臾斩巨鲸。
又见轩车驰涿野,岂如汉舰集昆明。
椎牛竞奏军中乐,饮马谁歌塞上行。
全胜古来惟不战,愿敷文德洽升平。
闪日旌旗通御气,殷雷笳鼓杂春声。
千夫尽是幽并侠,七萃俱传卫霍名。
蹀躞银鞍大宛马,陆离金甲曼胡缨。
屯来云鸟浑为阵,练后林猿总识兵。
队队穿杨呈技绝,双双超乘斗身轻。
北庭咫尺降封豕,南海须臾斩巨鲸。
又见轩车驰涿野,岂如汉舰集昆明。
椎牛竞奏军中乐,饮马谁歌塞上行。
全胜古来惟不战,愿敷文德洽升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壮观的阅兵仪式,充满了力量感和胜利的豪情。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阅兵场面描写
开篇用"鸾舆""凤皇城"等词展现皇家仪仗的华丽,接着用"闪日旌旗""殷雷笳鼓"等动态描写,让读者仿佛看到阳光下闪耀的旗帜,听到如雷的鼓乐声。诗人用"千夫尽是幽并侠"形容士兵个个都像古代著名勇士,展现军队的威武。
2. 装备与阵型
诗中提到"银鞍大宛马""金甲曼胡缨",描写精良的装备;"云鸟浑为阵"形容军队列阵如云般变幻莫测,"林猿识兵"则用猿猴的灵敏比喻士兵训练有素。
3. 军事表演
"穿杨呈技"指射箭精准,"超乘斗身"描写士兵矫健的身手,这些细节让阅兵的精彩场景跃然纸上。
4. 胜利与和平
诗人提到北方降服强敌、南方击败巨寇,但更推崇"不战而胜"的智慧。最后"愿敷文德洽升平"表达用文明教化实现太平的理想,点明强大军力最终是为了维护和平。
全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铿锵的节奏,既展现了军威之盛,又升华到和平的主题,体现了古代"尚武精神"与"以德服人"思想的完美结合。诗人用大量形象比喻和动态描写,让读者仿佛亲临阅兵现场,感受到震撼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