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信天巢集

信天巢小仅容身,中有图书障俗尘。
不与世争闲意气,且随时养老精神。
破铛安稳齐钟鼎,短褐参差比缙绅。
渴饮三杯饥二饭,主人日用未为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简单朴素却精神富足的生活场景,展现了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

首联"信天巢小仅容身,中有图书障俗尘"告诉我们:房子虽小得只能勉强住人,但里面摆满了书籍,能阻挡外界的浮躁。这里用"巢"形容住所,既体现狭小又带着温馨感,书籍则象征精神世界的丰富。

中间两联通过对比手法展现生活态度:不与人争闲气,而是顺应自然调养精神;生锈的锅(破铛)和达官贵人的钟鼎一样让人安心,粗布衣服(短褐)和官员的华服(缙绅)也没差别。这些对比突出了主人公不慕虚荣、安贫乐道的心态。

最后"渴饮三杯饥二饭"用具体的生活细节作结:渴了就喝三杯水,饿了吃两碗饭,这样简单的日常开销根本不算贫穷。这里的三杯二饭不是确数,而是表现随性自在的生活状态。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心安茅屋稳"的生活智慧。房子再小,有书就不空虚;用具再旧,心安就是富贵。诗人告诉我们:真正的贫富不在于物质多寡,而在于内心是否满足。这种淡泊明志、知足常乐的生活哲学,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尤其值得品味。

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