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孙仲文行台之召
仲也何人斯,不满六尺长。
言议閒英发,入耳音琅琅。
胸怀湛秋水,面目严清霜。
读书及城旦,寓迹凫鹥行。
自公少馀暇,婉愉奉高堂。
甘旨未及亲,有饭不敢尝。
颜色或未怡,綵衣戏亲傍。
执丧三年中,哀慕如新丧。
回思顾复劳,此意何时忘。
日闻辟书下,且喜还且伤。
捧檄念吾亲,不觉涕泗滂。
拔英外台选,列布皆圭璋。
掾吏须几人,亦必求循良。
世人岂无才,要以德自将。
纠擿谁弗能,吾心恐无常。
诗人有明诫,茹柔吐其刚。
孝为百行先,子孝吾既详。
苟能推此心,前路未易量。
慇勤养云翼,行矣勿悤忙。
言议閒英发,入耳音琅琅。
胸怀湛秋水,面目严清霜。
读书及城旦,寓迹凫鹥行。
自公少馀暇,婉愉奉高堂。
甘旨未及亲,有饭不敢尝。
颜色或未怡,綵衣戏亲傍。
执丧三年中,哀慕如新丧。
回思顾复劳,此意何时忘。
日闻辟书下,且喜还且伤。
捧檄念吾亲,不觉涕泗滂。
拔英外台选,列布皆圭璋。
掾吏须几人,亦必求循良。
世人岂无才,要以德自将。
纠擿谁弗能,吾心恐无常。
诗人有明诫,茹柔吐其刚。
孝为百行先,子孝吾既详。
苟能推此心,前路未易量。
慇勤养云翼,行矣勿悤忙。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孙仲文的人被朝廷征召去做官,诗人通过描述他的品德来赞美他。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1. 孙仲文的外貌和性格(开头到"面目严清霜"):
- 他个子不高(不满六尺),但谈吐不凡(说话像美玉碰撞般清脆)
- 为人清澈如水,表情严肃如霜,说明他品行高洁
2. 他的孝道表现("读书及城旦"到"此意何时忘"):
- 工作之余全心照顾父母(给父母吃好的,自己不敢先吃)
- 父母不高兴时,他会穿着彩衣逗乐父母(像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典故)
- 为父母守丧三年,哀痛得像刚失去父母一样
- 这些细节展现了中国传统最看重的"孝"
3. 对他仕途的期许("日闻辟书下"到最后):
- 接到任命书时他喜忧参半(喜的是机会,忧的是离开父母)
- 诗人叮嘱他:做官要重品德(世人不是没才能,但要以德为本)
- 最后用"孝道可以推广到为政"来鼓励他(把孝心用在公务上,前途无量)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生活化场景表现人物(吃饭、穿衣、守丧等细节)
- 把"孝"这个传统美德写得真实动人
- 最后自然过渡到"好官首先要品德好"的为政理念
- 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没有空洞说教
核心思想:一个人在家孝顺,为官也会清正,品德比才能更重要。这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通过具体的人物故事传递出来,比单纯说教更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