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作

泬寥萧瑟后,霁色却怡人。
霜已千林曙,天犹十月春。
黄花蝶过晚,白苇雁衔新。
野性自夷旷,非关绝世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冬时节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心境,语言清新自然,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美。

首联“泬寥萧瑟后,霁色却怡人”写的是初冬的天气变化。前一句说秋天过后,万物萧条,显得有些冷清;后一句笔锋一转,说雨雪初晴,阳光明媚,反而让人心情愉悦。这两句形成对比,突出了初冬特有的明朗感。

颔联“霜已千林曙,天犹十月春”继续写景。霜降之后,树林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明亮;虽然是初冬,但天气还像十月小阳春一样温暖。诗人用“曙”形容霜后的树林,用“春”形容初冬的天气,都是非常新颖的比喻。

颈联“黄花蝶过晚,白苇雁衔新”转入细节描写。晚开的黄花上还有蝴蝶飞过,白茫茫的芦苇丛中,大雁衔着新草准备筑巢。这两句通过蝴蝶、大雁等小动物的活动,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显得生机勃勃。

尾联“野性自夷旷,非关绝世尘”是诗人的感慨。他说自己喜欢这样开阔自然的景色,并不是因为要逃避尘世。这说明诗人欣赏自然之美是发自内心的,不是为了标榜清高。

整首诗就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初冬的宁静与生机。诗人没有刻意渲染冬天的寒冷,反而突出了它的温暖和明亮,这种独特的视角让诗歌显得别具一格。最难得的是,诗人把对自然的热爱写得非常真实自然,没有故作高深的姿态,读来亲切动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