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梅春

睹尘世,人人尽总半芳容。*珠珍金玉,绫罗锦乡情?。儿女妻孥共团聚,管弦歌舞趁时从。没休歇,昨夜今宵来晚,重重??。日常做,怎得回头省悟,深洒直待阴公。取来恁则方忡。千状悲颜钉心剑,百端愁思敛眉峰。见追贴,慈番悔恨,难已藏踪。

现代解析

这首《雪梅春》用直白的语言描绘了世俗生活的浮华与空虚,同时暗含对人生真谛的思考。

上阕像一组热闹的市井画卷:人们涂脂抹粉追求表面光鲜("半芳容"),沉迷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带来的虚荣。家家户户团聚时只顾着奏乐歌舞、及时行乐("趁时从"),这种狂欢从昨夜持续到今晨,循环往复没有尽头。

下阕笔锋突转,发出清醒的质问:这样日复一日地随波逐流("日常做"),何时才能醒悟?非要等到无常来临("直待阴公"指死亡)才后悔吗?这时所有快乐都化作钉心之痛,愁绪爬上眉梢。最后三句最震撼——当"追贴"(似指索命文书)突然出现,纵使万般悔恨,也再难掩盖过往虚度光阴的痕迹。

全诗妙在对比手法:上阕越写尘世的热闹奢靡,下阕"悲颜钉心剑"的醒悟就越显深刻。就像用金玉锦绣搭建的华丽楼阁,最后被"阴公"轻轻一推就轰然倒塌,提醒我们:真正的生命不在外物装饰,而在内心的清醒与珍惜。

王哲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