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朋友之间的惺惺相惜,以及人在官场身不由己的无奈。全诗用大白话可以这样理解:
前两句说朋友(胡双华)平时是个超脱的人,但这次却为春天将尽而写诗伤感。这里用"百物不关身"形容朋友本是个潇洒的人,突然多愁善感起来反而显得特别。
中间四句道出原因:原来是因为公务缠身(吏情事迫)和思乡之情(乡思惹愁)让他心烦。诗人用很生动的细节描写:朋友坐着听鸟叫都能聊起来,看见落花也会难过,说明他内心其实很敏感细腻。
最后两句是诗人谦虚的回应:虽然我这个人粗疏愚钝(疏顽),不敢说和你是同路人,但你却经常给我寄来这么美好的诗篇(瑶缄)。"瑶缄"指珍贵的书信,这里既夸了朋友的诗好,也显出两人交情深厚。
整首诗妙在把"硬汉突然感性"的反差写得特别真实,既有"工作太忙"的现实困扰,又有"看见落花就难过"的细腻情感。最后诗人那种"我配不上你这么好的朋友"的谦虚,更让人感受到知己之间的温暖。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