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岁往役海上暮春还时家更空乏赋此

劳苦三联月,还家忽暮春。庶人宜往役,吾道敢辞贫。

未得销形影,何能作隐沦。桃源虚设想,莫认记为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为了生活辛苦奔波,直到暮春时节才得以回家。然而,回到家却发现生活更加困顿。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首联“劳苦三联月,还家忽暮春”,直接点明了诗人经历了三个月的辛苦劳作,直到暮春才回到家。这里的“三联月”意味着长时间的辛劳,而“忽暮春”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之快,仿佛一转眼就到了暮春。

颔联“庶人宜往役,吾道敢辞贫”,诗人坦然接受了作为普通百姓必须为生活奔波的现实,即使生活贫困,也不敢轻易放弃自己的追求。这里的“庶人”指的是普通百姓,“往役”指的是为生活奔波,“吾道”则是指诗人自己的理想或信念。

颈联“未得销形影,何能作隐沦”,诗人感叹自己无法摆脱现实的困境,无法过上隐居的生活。这里的“销形影”意味着摆脱现实的束缚,“隐沦”则是指隐居生活。诗人意识到,现实的压力让他无法逃避,只能继续面对。

尾联“桃源虚设想,莫认记为真”,诗人提到了“桃源”这一理想中的世外桃源,但他提醒自己不要将这种理想化的生活当作现实。这里的“桃源”象征着理想中的美好生活,而“虚设想”则意味着这种生活只是幻想,不可当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也清醒地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诗人坦然接受生活的艰辛,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要沉溺于不切实际的幻想。这种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