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庚辰)

怅然出门去,笈空无片纸。
穑夫怜稚孱,习稼从兹始。
竹箪有甘薯,缶壶画兰芷。
拈饭逗眠蛙,张笠罗野雉。
无晴雷挟雨,稍息抱锄拄。
浊泾涤泥足,荼英梦蝶舞。
昔吟农家乐,兹噤农家苦。
食烹自耕粟,泪洒东篱土。
寒由柴扉隙,热自豆灯炙。
岁半粮断炊,绳束肚上腋。
地榻天帐高,鸡栖棕木屐。
露重湿布衣,鸟饥觅朝夕。
面壁为农墅,抄卷伴嬉鼠。
油乾误燃心,夜阒闻猪语。
本无胯下才,何来漂母煮。
刀非楚王剑,噗噗斫麻黍。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知识分子下乡务农的真实体验,充满生活细节和情感反差。

开篇"怅然出门去"直接点明主人公不情愿的心情——空着书箱下乡,连一张纸都没带,暗示被迫离开文化生活的无奈。农民看他瘦弱可怜,手把手教他干农活,从此开始"甘薯当饭、水壶画花"的农耕生活。

中间部分用生动的劳动场景展现农村的两面性:一边是充满童趣的画面(用饭粒逗青蛙、用斗笠捉野鸡),一边是艰辛的现实(雷雨中拄锄头休息、浑水洗泥脚)。"荼英梦蝶舞"这样诗意的描写,突然被"农家苦"的感叹打断,形成强烈对比——以前只在诗里赞美田园生活,亲身体验后才懂得其中苦涩。

后半段具体描写生存困境:粮食不够吃勒紧裤腰带,睡在漏风的茅屋连鸡都冻得站在木鞋上。最动人的是"油乾误燃心"这个细节——灯油烧干时走神被烫到,深夜寂静中突然听见猪叫,这种孤独感扑面而来。

结尾用四个历史典故(韩信受胯下辱、漂母赠饭、楚王宝剑)自嘲:自己既没有古人的才能,也没有贵人相助,只能"噗噗"地笨拙砍庄稼。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用锄头在土地上刻下的印记,让读者看到特殊年代里,一个书生在田间手足无措却又不得不适应的真实形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