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居庸关

西出雄关路屈盘,风云重接旧征鞍。
山如屏合窥天小,水作虹流入耳寒。
万里女墙连雁塞,百年兵甲洗桑乾。
太平气象无中外,镇朔台高立马看。

现代解析

《西出居庸关》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西出居庸关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边塞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首句“西出雄关路屈盘”,写出了居庸关的雄伟和道路的曲折。居庸关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诗人从这里出发,踏上了一条蜿蜒的道路,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和未知。

“风云重接旧征鞍”则进一步点明了诗人此行的背景。风云象征着变幻莫测的局势,诗人似乎再次踏上了征途,肩负着某种使命或责任。这句诗也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边塞征战,充满了沧桑感。

接下来,“山如屏合窥天小,水作虹流入耳寒”描绘了边塞的自然风光。山峦像屏风一样合拢,挡住了天空,显得天地狭小;水流如同彩虹般奔涌,声音传入耳中,带着寒意。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刻画了边塞的壮丽与荒凉,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万里女墙连雁塞,百年兵甲洗桑乾”则转向了对历史的回顾。女墙是指城墙上的矮墙,雁塞则指边塞的关隘。诗人通过“万里”和“百年”这两个词,强调了边塞历史的悠久和战争的频繁。桑乾河是古代北方的一条河流,这里象征着战争的洗礼和岁月的变迁。

最后两句“太平气象无中外,镇朔台高立马看”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太平气象指的是和平安定的景象,无中外则意味着不分内外,普天同庆。镇朔台是古代边塞的瞭望台,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心中充满了对和平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居庸关和边塞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自然的壮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深切渴望。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凝练,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