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其一

周衰政不纲,征伐强侯擅。
霸业复凌夷,私门势强悍。
三桓七穆兴,鲁卫势衰愞。
六卿专晋权,《扬水》为之先。
争强互相吞,三晋六国半。
俱酒为家人,倒置履与弁。
如何周威烈,封侯遂其愿。
坏法自天朝,史笔昭独断。
司马续《春秋》,岂独重辞翰⑴。

现代解析

这首《咏史 其一》通过描述周朝末年的政治混乱和诸侯争霸,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和历史变迁的必然性。

诗的开头指出周朝衰败,中央政府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各地诸侯开始自行征伐,争夺霸权。随后,霸主的权威也逐渐衰落,私家门阀势力崛起,进一步削弱了中央集权。诗中提到的“三桓七穆”和“六卿”分别指鲁国和卫国的权贵家族,以及晋国的六大家族,他们掌握了地方大权,导致鲁、卫等国的国势日渐衰微。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诸侯之间为了争权夺利而互相吞并的混乱局面,最终导致了晋国被三家瓜分,战国七雄中有一半的国家也卷入了这场混战。诗中提到的“俱酒为家人”暗示了晋国末代君主沦为平民的悲惨命运,而“倒置履与弁”则象征着社会秩序的彻底崩溃。

最后,诗人批评了周威烈王封侯的行为,认为这是对法度的破坏,也是导致天下大乱的根源。他指出,历史的记载(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不仅仅是记录事件,更是对历史人物行为的评判和反思,提醒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这首诗通过对周朝末年政治乱象的描写,揭示了权力斗争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以及历史变迁的必然性。诗人通过反思历史,警示后人要重视法度,避免因个人私欲而导致国家衰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