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芦渡江往金陵

春日三竿上翠屏,晓风五两下芦汀。
水兼天去无边白,山过江来不断青。
沙觜潮回平雁迹,海门雨至带龙腥。
升平不复《后庭》曲,睡起渔歌烂熳听。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春日乘船渡江前往金陵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

开篇两句,作者用“春日三竿”和“晓风五两”点明了时间和天气。春日高照,微风轻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接着,作者用“水兼天去无边白,山过江来不断青”描绘了江水和天际的辽阔,以及江岸青山的连绵不绝,给人一种天地无垠的壮阔感。

随后,诗中提到“沙觜潮回平雁迹,海门雨至带龙腥”,这里通过潮水退去后沙滩上留下的雁迹,以及海门处雨水的咸腥味,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细节,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江边的自然气息。

最后两句,作者感慨“升平不复《后庭》曲,睡起渔歌烂熳听”。这里的“升平”指的是太平盛世,而“《后庭》曲”则暗指过去的繁华。作者感叹如今已不复往昔的繁华盛世,但醒来时听到的渔歌却依然烂漫动听,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诗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读来让人心旷神怡,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张以宁

(301—1370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