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名叫陈嘏的年轻人考中进士后,衣锦还乡的情景。诗的开头写他回到了故乡的山水之间,家乡的溪水和县城都让他倍感亲切。接着提到他在家乡曾以才华出众而闻名,如今穿着华丽的官服,更显得意气风发。
诗中描绘了家乡的美景:洲上云雾缭绕,仿佛遮住了栏杆;露水打湿了红蕉,月光洒满了长廊。这些景象不仅展现了家乡的宁静与美丽,也暗示了陈嘏内心的满足与自豪。
最后两句写他在朝廷中备受尊敬,生活优渥,甚至有人羡慕他的地位。但他却谦虚地表示,自己虽然有了这样的成就,却依然保持低调,甚至愿意将一些荣誉让给别人。这表现了陈嘏的谦逊与淡泊名利的心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陈嘏的归乡之路,展现了他从考中进士到衣锦还乡的喜悦与自豪,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谦逊的品格。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情感真挚,既赞美了陈嘏的成就,也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泊。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