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何处发昆崙,连乾复浸坤。
波浑经雁塞,声振自龙门。
岸裂新冲势,滩馀旧落痕。
横沟通海上,远色尽山根。
勇逗三峰坼,雄标四渎尊。
湾中秋景树,阔外夕阳村。
沫乱知鱼呴,槎来见鸟蹲。
飞沙当白日,凝雾接黄昏。
润可资农亩,清能表帝恩。
雨吟堪极目,风度想惊魂。
显瑞龟曾出,阴灵伯固存。
盘涡寒渐急,浅濑暑微温。
九曲终柔胜,常流可暗吞。
人间无博望,谁复到穷源。

现代解析

这首《黄河》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象和它对中国大地的重要影响。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黄河从源头到入海的整个过程,以及它在不同季节和地点的独特风貌。

首先,诗人提到黄河发源于昆仑山,象征着它的起源高远。接着,黄河水流经广袤的大地,滋润着农田,显示出它对农业的重要性。诗人用“波浑经雁塞,声振自龙门”来形容黄河水流的磅礴气势,仿佛能听到它在龙门峡谷中咆哮的声音。

诗中还描绘了黄河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例如,在秋季,黄河两岸的树木呈现出美丽的秋景,而在夕阳下,黄河的宽广水面映衬着远处的村庄,形成一幅宁静的田园画面。诗人还提到黄河中的鱼群和鸟群,增添了生动的自然气息。

黄河的威力也不容小觑。诗人用“飞沙当白日,凝雾接黄昏”来形容黄河在风沙和雾气中的景象,表现出它的强大和不可预测性。然而,尽管黄河有时带来灾难,但它更多的是带来恩泽,滋润着大地,养育着人民。

最后,诗人提到黄河的九曲十八弯,象征着它的曲折和坚韧。诗人认为,尽管黄河有时狂暴,但最终它会以柔克刚,成为一条常流不息的大河。诗人感叹,如果没有像张骞这样的探险家,谁能真正了解黄河的源头和它的奥秘呢?

总的来说,这首《黄河》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黄河的壮丽、多变和它对中国人民的重要性。诗人通过黄河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薛能

薛能(817-880年),字太拙,河东汾州(山西汾阳县)人。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薛能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