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晚眺

远寺僧归日欲沈,无边桑柘起层阴。
牧童牛背閒横笛,却笑诗人马上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傍晚图景,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

前两句写远景:太阳快要落山时,远处寺庙的僧人缓缓归来,田野里成片的桑树和柘树投下层层阴影。"日欲沉"三个字点明时间,营造出黄昏特有的宁静氛围。

后两句转为近景特写: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最妙的是最后一句,牧童反而笑话那些骑在马上吟诗的文人。这里用对比手法展现出两种生活状态:牧童代表自然随性的田园生活,诗人代表刻意追求风雅的文人生活。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动静结合,既有僧人归寺的"动",又有树木阴影的"静"
2. 视角独特,用牧童的视角反观诗人,显得新颖有趣
3. 语言朴实却意境深远,通过日常场景表达对简单生活的赞美

诗人没有直接说田园生活多美好,而是通过牧童"笑诗人"这个细节,让读者自己体会:有时候最自然的生活状态,反而比刻意追求风雅更有韵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