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鹤

仙禽羽化入冥冥,空想飞魂尚在阴。
赤壁江寒那有梦,青城天远杳无音。
忍言骨骼堪为笛,每动心情肯劈琴。
愁杀山人眠蕙帐,夜深谁伴野猿吟。

现代解析

这首诗名为《悼鹤》,是作者借悼念一只死去的鹤,抒发内心孤独与哀愁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

1. 仙鹤之死
开篇用"仙禽羽化"形容鹤的死亡(古人认为鹤是仙鸟,死亡叫"羽化"),说它飞向阴间。但作者仍幻想它的魂魄还在某处徘徊,体现对鹤的念念不忘。

2. 无处寻踪
用"赤壁江寒""青城天远"两个地名,暗示鹤已彻底消失。就像苏轼《赤壁赋》中的孤鹤梦境不可重现,又像青城山那样遥远杳无音信,表达寻而不得的绝望。

3. 悲痛至极
最痛心的是:鹤的骨头本可做成笛子(暗用"鹤骨笛"典故),但作者连这个念头都觉残忍;每次难过想弹琴发泄,又怕琴声更添悲伤(用"伯牙摔琴"典故)。这种矛盾心理凸显哀痛之深。

4. 长夜孤寂
结尾描写现实场景:隐居山中的作者躺在香草帐里,深夜只有野猿哀鸣相伴。用"愁杀"这个口语化表达,强调失去鹤后无人理解的孤独。

全诗妙在:
- 将鹤比作知己,它的死亡带走了精神寄托
- 用"赤壁梦鹤""鹤骨笛"等典故不着痕迹,即使不知道出处也能读懂
- 从幻想→寻找→挣扎→孤独的情绪递进非常自然
- 最后野猿的啼叫与开篇的仙鹤形成仙俗对比,余韵悠长

本质上,这是首"借物抒怀"的诗,表面悼鹤,实则写人在失去重要事物后,那种无人可诉的寂寞与哀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