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竺长官司罗永庵题壁
风尘一夕忽南侵,天命潜移四海心。
凤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
紫微有象星还拱,玉漏无声水自沉。
遥想禁城今夜月,六宫犹望翠华临。
阅罢《楞严》磬懒敲,笑看黄屋寄昙标。
南来瘴岭千层迥,北望天门万里遥。
款段久忘飞凤辇,袈娑新换衮龙袍。
百官此日知何处,惟有群乌早晚朝。
凤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
紫微有象星还拱,玉漏无声水自沉。
遥想禁城今夜月,六宫犹望翠华临。
阅罢《楞严》磬懒敲,笑看黄屋寄昙标。
南来瘴岭千层迥,北望天门万里遥。
款段久忘飞凤辇,袈娑新换衮龙袍。
百官此日知何处,惟有群乌早晚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帝王在政权更迭后被迫退位的复杂心境,通过自然景象和宫廷意象的对比,展现了他从权力巅峰跌落后的苍凉与无奈。
开篇"风尘一夕忽南侵"用突如其来的沙尘暴比喻政权突变,暗示王朝覆灭的不可抗拒。"凤返丹山"、"龙归沧海"两句以神兽归隐的景象,暗喻自己失去帝位后的漂泊处境,红日远、碧云深的意象透露出与往日荣光的遥远距离。
中间部分"紫微有象星还拱"看似描写星空秩序依旧,实则暗指即便自己退位,天地法则依然如常运转。"玉漏无声"的细节生动表现了宫廷生活的骤然静止,与"水自沉"的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权力消散后的寂寥图景。
后半段转入现实场景,作者通过"阅罢《楞严》磬懒敲"的细节,展现了他试图通过佛法寻求解脱却难以平静的心境。"黄屋寄昙标"的奇特比喻,将帝王华盖比作佛寺的幡旗,凸显了身份巨变带来的荒诞感。
最后四句尤为动人,通过"南来瘴岭"与"北望天门"的强烈空间对比,突出了现实处境的艰辛与对故都的眷恋。"款段久忘飞凤辇"等句以日常细节展现生活习惯的改变,而"百官此日知何处"的诘问,配合"群乌早晚朝"的凄凉景象,完成了对权力幻灭的深刻写照。乌鸦代替百官朝拜的意象,既写实又充满讽刺,生动传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朱允炆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其父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继位为帝。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后世称为明惠宗,清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简称惠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