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紫薇花重获新生的画面,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前两句写紫薇花被藤萝遮蔽的困境:弯曲的小径旁,紫薇花被茂密的藤萝缠绕遮盖了好几年。"蒙茸"形容藤萝杂乱茂密的样子,"巧蔽遮"用拟人手法说藤萝"狡猾"地霸占了阳光雨露。这里能感受到诗人对紫薇花被埋没的惋惜。
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园丁挥斧清理藤蔓后,紫薇花重现光彩:"斧斤"指砍伐工具,"旧观"是原本美丽的样貌。最妙的是最后一句,用"依前"(依然像从前一样)和"吐新葩"(绽放新花)这对矛盾又和谐的搭配,既表现紫薇花生命力的顽强,又暗含"美好事物终将重现"的哲理。
全诗就像在讲一个励志小故事:被藤蔓困住的紫薇花像极了生活中被琐事困扰的我们,而砍除障碍的举动启示我们,有时需要主动打破束缚,才能让生命重新绽放光彩。诗人通过修剪花木这件小事,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袁燮
(1144—1224)庆元府鄞县人,字和叔,号絜斋。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八年进士。调江阴尉。浙西大饥,前往赈恤有方。宁宗即位,为太学正。庆元党禁起,以论去。召为都官郎官,迁司封郎官、国子祭酒。后为礼部侍郎。与丞相史弥远争议和事,被劾罢。起知温州,进直学士。卒谥正献。有《絜斋集》、《絜斋家塾书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