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傍晚的闲适场景,展现了诗人独处时的悠然心境。
开篇两句写天气微凉像秋天一样舒适,风吹动门帘的影子轻轻晃动,营造出宁静的氛围。中间四句通过具体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有时去水边寺庙寻梦,整天独自吟诗对着长满莎草的池塘。竹笋堆着翠绿的笋壳,梅子由青转黄压弯嫩枝,这些细节生动呈现了夏末的田园风光。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他安于这种晃晃悠悠的闲散生活,并特别感谢山野僧人能理解他这种心境。全诗没有大起大落的情绪,而是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日常景物,在平淡中见真趣,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诗中"兀兀腾腾"这个叠词用得特别生动,既形容了诗人懒散的状态,又透着一股惬意的味道,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不受拘束的自在感。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