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吴察院惠建茶
佳茗世所珍,声名竞驰逐。
建溪拔其萃,余品皆臣仆。
先春撷灵芽,妙手截玄玉。
形模正而方,气韵清不俗。
故将比君子,可敬不可辱。
御史万夫特,刚肠憎软熟。
味此道之腴,清冷肺肝沃。
精新味多得,烹啜不忍独。
磊落分贡包,殷勤寄心曲。
斯时属徂暑,低头困烦溽。
一瓯瀹花乳,精神惊满腹。
此物雪昏滞,敏妙如破竹。
谁知霜台杰,功用更神速。
莫辞风采凛,要使班列肃。
一朝奋孤忠,万代仰高躅。
建溪拔其萃,余品皆臣仆。
先春撷灵芽,妙手截玄玉。
形模正而方,气韵清不俗。
故将比君子,可敬不可辱。
御史万夫特,刚肠憎软熟。
味此道之腴,清冷肺肝沃。
精新味多得,烹啜不忍独。
磊落分贡包,殷勤寄心曲。
斯时属徂暑,低头困烦溽。
一瓯瀹花乳,精神惊满腹。
此物雪昏滞,敏妙如破竹。
谁知霜台杰,功用更神速。
莫辞风采凛,要使班列肃。
一朝奋孤忠,万代仰高躅。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收到一位姓吴的御史(古代监察官员)赠送的建溪名茶后,写诗表达感谢和赞美。全诗用喝茶这件事,巧妙地把茶品和人品联系在一起,读起来既清新又深刻。
第一部分:夸茶好(前八句)
- 开篇就说好茶人人都爱,而建溪茶是茶中极品,其他茶都比不上
- 描写这茶的珍贵:像在初春采摘仙草,茶叶像黑玉般剔透,茶饼方方正正,茶香清雅不俗
- 把茶比作品德高尚的君子,说它"可敬不可辱",暗示收礼人和茶一样品格端正
第二部分:赞人品(中间十二句)
- 夸吴御史是万人中的佼佼者,性格刚直不阿("憎软熟"就是讨厌圆滑世故)
- 说御史懂得茶中真味,喝茶能洗涤身心,暗指御史为官清正
- 特别提到御史把好茶分赠他人"不忍独",体现他慷慨无私
- 用"霜台"(御史办公处)形容他办案雷厉风行,像喝茶提神一样迅速见效
第三部分:表期望(最后六句)
- 鼓励御史继续保持威严形象("风采凛"),整顿官场秩序
- 期待他能"奋孤忠"(坚持忠诚),成为后世楷模
- 最后把御史比作能"雪昏滞"(扫除昏昧)的好茶,说他比茶更厉害
写作特点:
1. 全诗就像泡茶的过程,先展示茶叶本身(前八句),再慢慢品出滋味(中间部分),最后回味无穷(结尾升华)
2. 处处用茶说人:茶叶方正喻人品端正,茶香清雅喻为官清廉,茶能提神喻办案高效
3. 语言生动形象,比如把制茶说成"截玄玉",把提神效果说成"敏妙如破竹"
现代启示:
这首诗告诉我们,真正的好礼物能传递情谊和精神。就像现在有人送你家乡特产,不仅是为了让你尝鲜,更是想分享家乡的文化和情怀。作者通过一包茶,既表达了感谢,又歌颂了朋友的品格,还寄托了对清廉政治的期待,这种表达方式既含蓄又深刻。
袁燮
(1144—1224)庆元府鄞县人,字和叔,号絜斋。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八年进士。调江阴尉。浙西大饥,前往赈恤有方。宁宗即位,为太学正。庆元党禁起,以论去。召为都官郎官,迁司封郎官、国子祭酒。后为礼部侍郎。与丞相史弥远争议和事,被劾罢。起知温州,进直学士。卒谥正献。有《絜斋集》、《絜斋家塾书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