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山谷书范滂传帖

貂珰群雏擅天纲,手驱名流入钩党。
屯云蔽日日光无,卯金神器春冰上。
汝南节士居危邦,志划萧艾扶兰芳。
致君生不逮尧舜,死合夷齐俱首阳。
千年兴坏真暮旦,殷鉴讵应如许远。
安知后人哀后人,又起诸贤落南叹。
宜州老子笔有神,蝉蜕颜扬端逼真。
少模龙爪已名世,晚用鸡毛亦绝人。
平生孟博吾尚友,时事骎骎建宁旧。
胸蟠万卷老蛮乡,独感斯文聊运肘。
老子书名横九州,一纸千金不当酬。
此书岂但翰墨设,心事悢悢关百忧。
人言老子味禅悦,疾恶视滂宁尔切。
须知许国本精忠,不幸为滂甘伏节。
九原莫作令人悲,遗墨败素皆吾师。
从君乞取宜州字,要对崇宁党籍碑。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东汉名士范滂的遭遇,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朝政腐败、忠良遭贬的不满。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历史背景(前八句):
用"貂珰"(宦官)比喻奸臣当道,像乌云遮日般蒙蔽皇帝。"卯金神器"指汉朝政权脆弱如春冰。范滂(汝南节士)在乱世中坚持气节,像铲除杂草(萧艾)保护香草(兰芳)一样想匡扶朝纲,却最终和伯夷叔齐一样含冤而死。

2. 书法艺术(中间八句):
称赞黄庭坚(宜州老子)的书法出神入化,早期学"龙爪"体已成名,晚年用鸡毛笔写的字更绝妙。说他被贬蛮荒仍坚持创作,通过临写范滂传寄托忧国之情。

3. 精神共鸣(后续八句):
指出黄庭坚书法珍贵不仅因艺术价值,更因字里行间饱含忧国忧民之心。虽然表面研究佛学(味禅悦),但他和范滂一样嫉恶如仇,随时准备为国献身。

4. 现实寄托(最后四句):
诗人想收藏黄庭坚的墨宝,说要把它和记载迫害忠良的"崇宁党籍碑"对照着看,暗示当下仍在重演历史悲剧。

全诗巧妙连接了三个时空:东汉党锢之祸、宋代文字狱、诗人所处时代,通过书法艺术串联起古今忠臣的共同命运。诗中"安知后人哀后人"一句尤为深刻,揭示历史不断循环的悲哀。

俞畴

俞畴,字叔惠,其先湖州人,居四明(今浙江宁波)。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宝庆四明志》卷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