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贫困中的坚韧与自足。诗的开头提到,以前天不下雨,人们因为干旱而哭泣,生活艰难。如今虽然雨下个不停,但粮食依然短缺,生活依然困苦。作者和邻居两家都只有四面墙壁,唯一的财富是古人的书籍,这表明他们虽然物质匮乏,但精神上却富有。
接下来,作者提到社会上人们争名逐利,追求虚荣,但他自己并不随波逐流,而是保持内心的安宁与自足。他强调,即使面对寒冷和饥饿,他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尊严。最后,作者用“杯水沃薪舆”这个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在困境中依然努力维持生活的情景,就像用一杯水去浇灭一车燃烧的柴火,虽然力量微小,但依然坚持。
这首诗的精髓在于,作者通过对比社会的浮躁与自己的坚守,展现了一种在贫困中保持精神独立和自足的生活态度。他告诉我们,即使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通过内心的力量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这种精神上的富足,远比物质的丰盈更加珍贵。
王安中
王安中(1075~1134)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履道,号初寮。中山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年青时曾从师苏轼、晁说之。晁教以为学当谨初,故牓其室为初寮。哲宗元符三年(1100)进士。徽宗时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以谄事宦官梁师成、交结蔡攸获进,又附和宦官童贯、大臣王黼,赞成复燕山之议,出镇燕山府。后又任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靖康初,被贬送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又内徙道州,复任左中大夫,不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