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东川先生读书秋树根图

秋山骨崚嶒,秋水流浃渫。
西风乌桕树,冉冉舞红蝶。
境冷人不争,日与空翠接。
先生乞假归东湖,清泉白石无处无。
由拳自昔读书地,一峰老人曾作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居读书的宁静画面,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画面感。

前四句用生动的比喻勾勒秋景:秋山棱角分明像瘦骨,秋水流动发出细碎声响,西风中的乌桕树叶像红蝴蝶翩翩起舞。这些比喻把静态的山水写活了,红蝶的意象尤其巧妙,让萧瑟的秋景突然有了灵动之美。

中间两句转入意境描写:清冷的山林无人打扰,终日与苍翠山色相伴。这里"空翠"二字很传神,既指山色,也暗含空灵禅意,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后四句点明主题:东湖先生辞官归乡,随处都是清泉白石的自然美景。由拳(古地名)是他当年读书之处,曾有画家(一峰老人)为此作画。这里通过"清泉白石"的重复强调,突出了隐士生活的高洁,最后提到前人画作,更添文人雅趣。

全诗就像用文字绘成的山水画,先渲染环境,再聚焦人物,最后点题收尾。诗人通过秋树、山泉、红叶等意象,把读书人远离尘嚣、寄情山水的闲适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意境,让人读后仿佛也置身于那片红叶飞舞的山林之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