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怀念已故好友王龟龄(官职为詹事)而作,表达了对知己离世的悲痛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当时孤论偶相同,终始知心每愧公":回忆两人年轻时观点独特、志趣相投,但作者始终觉得自己的才德比不上这位朋友。"孤论"指与众不同的见解,"愧公"是自谦不如对方。
颔联"才见安车延绮季,遽嗟石室祀文翁":前句用典故说朋友刚被朝廷重用(安车是尊贵者乘坐的车),后句突然转折说朋友已去世(石室指祠堂)。就像刚看到朋友风光,转眼却要祭奠他。
颈联"百年公议分明在,一饷纷华究竟空":说朋友的美名会流传百年,而人世间的荣华富贵终究是过眼云烟。这是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尾联"白发旧交衰甚矣,尚能留面对高风":年老体衰的作者说,自己虽然衰老,但面对朋友高尚的品格时仍要振作精神。"留面"指保持体面,不让自己太颓废。
全诗情感真挚,从回忆友情到感叹生死,再到思考人生意义,最后以自我激励作结。诗中既有对朋友的敬重,也有对生命短暂的无奈,更有对精神长存的坚信。作者用"安车"与"石室"的对比、"百年"与"一饷"的对照,生动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永恒价值的追求。
王秬
王秬(?—1173),字嘉叟,原籍中山曲阳(今属河北),徙居泉南(今福建泉州),王安中孙。绍兴十九年,以宣教郎十办诸军审计司(《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九)。二十五年,为淮南转运判官(同上书历知江、抚二州(同上书卷一八五)。九年卒(陆游《闻王嘉叟讣报有作》)。著有《复斋诗集》十五卷(同上书),又有《复斋制表》二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均已佚。《全宋诗》卷二O四六录其诗五首。《全宋文》卷四八九五收有其文。事迹见魏了翁《王侍郎秬复斋诗集序》(《鹤山集旁卷五四)、《宋诗纪事》卷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