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山林的闲适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繁忙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前两句写山中隐士热情好客,但山中日子过得特别慢,感觉一天像一年那么长。这里用夸张手法突出山居生活的悠闲缓慢。
中间四句是核心思想:作者在山中才真正体会到悠闲生活的长久美好,反而觉得世俗的时间计算方式太片面。远离喧嚣后,世俗的机巧算计都变得浅薄,内心淡泊宁静时,人的精神反而更完整。
最后两句用"烂柯"典故(樵夫看仙人下棋,一局终了发现斧柄已烂,喻时间飞逝)来说明:作者现在相信,在樵山顶上那种忘我的快乐是真实的,古人说的"烂柯"故事并非虚构。这其实是用典故反衬自己隐居生活的惬意。
全诗通过对比世俗与山居生活,赞美了淡泊宁静的可贵。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让读者感受到摆脱世俗束缚后的心灵自由。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