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南渡

暗礁森顽铁,风颠簸去舲。
崖心千树转,鸟背一村冥。
役世愁辕马,营巢感睫螟。
今宵幽涧瑟,将我梦来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艰险与忧愁的旅途画面,同时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安宁的渴望。

首联用"暗礁如铁"和"小船在狂风中颠簸"的意象,直接勾勒出旅途的凶险,让人感受到行路的艰难。这里的"顽铁"形容礁石坚硬顽固,暗示前路阻碍重重。

颔联通过移动的视角,写船行时两岸景物快速后退的错觉——陡峭山崖上的树木仿佛在旋转,飞鸟背上的村庄渐渐隐入暮色。这两句生动表现了船行速度之快,同时"一村冥"也暗示天色已晚,增添苍茫感。

颈联转入抒情:诗人先以拉车的马自比,表达被世俗事务驱使的疲惫;再借"螟虫筑巢"的典故(一种寄生小虫),暗指自己像昆虫般渺小,为生计奔波却难觅安定之所。

尾联最有意境:夜深人静时,山涧的流水声像在弹奏乐曲,这自然的韵律悄悄潜入诗人的梦境。这里将流水拟人化,仿佛自然懂得抚慰人心,在孤独中给予诗人一丝慰藉。

全诗妙在双线并行:明写凶险的渡江旅程,暗喻人生路上的困顿;结尾笔锋一转,用幽涧流水声化作梦境,在沉重中透出轻盈,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苦中作乐"的独特美学。诗人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的交融,让读者既看到外在的风浪,也感受到内心的波澜。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