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鹤楼
湖上青山太不情,年年冷笑行人行。
寺门老柳争舒眼,看尽别离浑不管。
琴鹤楼,何不移去荒溪之侧穷严幽,我不复见何怨尤。
乃当湖山花木最佳处,葡萄深杯酾红油。
一时朋友自胶漆,万古弟兄曾劝酬。
黄垆黄垆非少壮,不须邻笛增恓怆。
成佛生天本是虚,求官作达夫成妄。
西冷依旧好风烟,回首经今十年。
吟魂醉魄难呼取,独立西江三板船。
寺门老柳争舒眼,看尽别离浑不管。
琴鹤楼,何不移去荒溪之侧穷严幽,我不复见何怨尤。
乃当湖山花木最佳处,葡萄深杯酾红油。
一时朋友自胶漆,万古弟兄曾劝酬。
黄垆黄垆非少壮,不须邻笛增恓怆。
成佛生天本是虚,求官作达夫成妄。
西冷依旧好风烟,回首经今十年。
吟魂醉魄难呼取,独立西江三板船。
现代解析
这首诗《琴鹤楼》以湖山景色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人生聚散、时光流逝的感慨,语言直白却充满深意。
1. 开篇写景暗含讽刺
前两句用拟人手法写湖边的青山"太不情",年年冷眼看着过往行人,暗示自然永恒而人世无常。寺门的老柳树"争舒眼"却对人间离别漠不关心,用草木的无情反衬人的多情。
2. 对琴鹤楼的质问
诗人突然对琴鹤楼发问:你为何不搬到偏僻幽静处?这样我看不见你也就不怨你了。这看似抱怨楼阁,实则表达对繁华场所的复杂情感——这里承载着太多欢乐回忆,如今却徒增伤感。
3. 回忆往昔的欢乐
"葡萄深杯""胶漆朋友"等句生动描绘当年与挚友把酒言欢的场景,用浓艳的酒色(酾红油)和牢固的友谊(胶漆)形成强烈画面感,与后文的凄凉形成对比。
4. 对生死的豁达态度
"成佛生天本是虚"直接否定宗教幻想,"求官作达"也被称为虚妄,体现诗人看透名利生死的通透。提到"黄垆"(酒肆)典故却不沉溺悲伤,反而劝诫不必像古人听笛伤怀。
5. 结尾的孤寂感
最后回到现实:西湖风烟依旧,但十年过去,当年的诗酒朋友已如"吟魂醉魄"般消散。诗人独自站在小船上,这个画面既渺小又苍凉,让所有感慨归于沉默。
全诗精髓:
通过湖山、楼阁、柳树等景物,展现时间对人事的冲刷。诗人用酒、友、楼等具体意象,把"欢乐短暂,人生孤独"的抽象感悟写得可触可感。不刻意煽情,却在平淡叙述中让人感受到深沉的怅惘,这种含蓄的表达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