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武陵南山怀张鸣玉

越客夜向山中宿,风动竹枝鸣佩玉。
揽衣起坐不见人,江上月明江水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武陵南山夜宿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而略带神秘的氛围。

前两句写旅人("越客"指来自越地的客人)夜晚在山中留宿,风吹动竹枝发出像玉佩碰撞般的清脆声响。这里用"鸣佩玉"来形容竹叶摩擦的声音,既生动又优雅,让人仿佛能听到那清脆的声响在寂静的山林中回荡。

后两句写旅人听到声响后起身查看,却不见人影,只看到江上明月和碧绿的江水。这个场景很有画面感:夜深人静,一个人被声响惊醒,四下张望却空无一人,只有皎洁的月光洒在江面上,江水在月光映照下泛着绿光。这种"有声却无人"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又略带神秘感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声音(竹鸣)、动作(揽衣起坐)、视觉(月明水绿)的描写,勾勒出一幅清幽的山水夜景图。虽然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环境描写,含蓄地表达了旅人独宿山中的孤寂感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特别是最后"江上月明江水绿"的景色描写,既宁静优美,又带着一丝淡淡的怅惘,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夜深人静时的特殊心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