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古琴音乐,表达了对民族英雄文天祥(文信国)的追思和悲愤之情。
前两句"嗣响何人赏爨材,谱将正气发歌来"说:现在还有谁能欣赏这把用普通木料制成的古琴呢?但正是这把琴,弹奏出了文天祥《正气歌》的旋律。这里用"爨材"(烧火用的木头)形容琴的质朴,反衬出琴声承载的精神力量。
后两句"松风一曲空坑泪,中有声声白雁哀"描写琴声:琴曲像松风呜咽,让人想起文天祥在空坑兵败的往事,曲调中仿佛能听到大雁的哀鸣。这里"白雁"暗指元军(当时有"白雁来,江南破"的谶语),用声音意象表达国破家亡之痛。
全诗以琴写人,通过音乐这个载体,既赞美了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又抒发了对宋亡的沉痛哀思。最巧妙的是把历史事件(空坑之败)、人物精神(正气歌)、亡国之痛都融入琴声的描写中,让无形的音乐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