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和山中清冽的泉水,通过对比和联想展现了自然之美的独特魅力。
前两句直接描写景物:山峰极高,仿佛能触碰云端;山中有一处寒泉,泉眼与周围的洞穴平齐。这里用"干云"形容山势险峻,"寒穴"则给人一种清冷幽深的感觉。
中间四句运用典故和动态描写:泉水味道堪比神话中帝台的美酒,不像陇头流水那样带着离愁别绪的哀怨。夜雨后泉水的源头水量增大,秋风吹来更显清爽。这里用"帝台味"的典故赞美泉水甘美,又用"陇头声"的典故反衬泉水不染尘俗哀愁。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谁说只有甘蔗汁甜美?这泉水就足以醒酒。这里用"蔗浆"作对比,突出泉水不仅清冽,还有解酒功效,进一步赞美其价值。
全诗通过高山寒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向往。泉水不慕世俗的甜美(蔗浆),自有其清高特质(能醒酒),暗喻君子不必迎合流俗,保持本真就足够美好。诗中动静结合,既有山泉的静态美,又有夜雨涨水的动态变化,读来清新自然。
唐询
(1005—1064)宋杭州钱塘人,字彦猷。唐肃子。以父荫为将作监主簿。仁宗天圣中赐进士及第。以吴育荐为御史,后育以宰相贾昌朝与询有亲嫌言为罢御史,遂附昌朝而排抵育。历知归、庐、湖、苏、杭、青等州及江西、福建、江东等路转运使、三司户部判官。英宗朝勾当三班院,判太常,进给事中。好收藏名砚,著有《砚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