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梅花 其一

送腊迎春亦是常,独高梅蕊报年芳。
风来彷佛逢荀令,月下分明见寿阳。
开遍漫誇千种韵,天然别是一般香。
从今漏泄东君意,直到霜前菊蕊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在冬春交替时绽放的独特魅力,传递出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梅花的高洁品格和天然韵味。

首联写梅花在辞旧迎新之际独自绽放,点明它作为"报春使者"的特殊地位。诗人用"独高"二字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傲骨,这种拟人手法让梅花形象更鲜活。

中间两联通过两个历史典故(荀令的香风和寿阳公主的梅花妆)来表现梅花的香气与姿态,但诗人巧妙地说"彷佛"和"分明",既用典又不拘泥于典故,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梅花的风韵。随后用"千种韵"和"一般香"的对比,强调梅花超脱凡俗的天然之美,这种美不需要刻意修饰。

尾联将梅花拟人化为春天的信使,说它提前泄露了春的消息,直到秋菊开放时仍留有影响。这里用"漏泄"这个动词非常生动,把梅花写成调皮的孩子,让整首诗顿时活泼起来。霜前菊黄的意象则形成时间跨度,暗示梅花的精神能穿越季节长久留存。

全诗最妙处在于:表面写梅,实则写人。通过梅花"独高"的姿态、"天然"的香气、"漏泄"的活泼,实际上在歌颂那些特立独行、保持本真、充满生命活力的人。诗人没有直接说教,但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自然传递出对高尚品格的向往。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