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西原城南别业感泣二首 其一

尧时巢父隐,遗迹荜门幽。
泉石居成古,烟花却带秋。
鱼来鸣瑟罢,鸟去讲筵留。
桑扈还真乐,杨朱枉泪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看淡。

前两句写隐士住处的环境:像上古隐士巢父一样,这位隐士住在简陋的柴门小院里,环境清幽。泉水、石头这些自然景物都显得古朴,绚丽的春花却带着秋意(暗示繁华终将消逝)。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隐士的生活情趣:鱼儿游来时,他停止弹琴(怕惊扰自然);鸟儿飞走后,讲学的坐席还留着(与自然为伴)。这里用鱼鸟的自由来衬托隐士的超脱。

最后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主旨:像古代隐士桑扈那样返璞归真才是真快乐,像杨朱那样为世俗得失流泪实在不值得。整首诗赞美了亲近自然、无拘无束的隐逸生活,暗含对现实社会中追名逐利现象的批评。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