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乾隆皇帝为伯夷、叔齐庙题写的作品,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前四句用问答形式引出主题:伯夷叔齐这样品德高洁的圣人谁能相比?我路过首阳山便来祭拜。他们坚守诚信和道义,何必计较葬在辽西还是陇西?这里通过"底较"(何必计较)的反问,突出二人超脱地域名利的高尚。
后四句转入议论:宋朝何必追封他们爵位?他们本就视富贵如粪土。司马迁羡慕那些飞黄腾达的人,却不懂虚名就像稗草般微不足道。乾隆用"涂泥"(泥土)、"稗稊"(杂草)等比喻,强调真正的圣贤看轻虚名,暗含对追逐名利者的讽刺。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用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典故,倡导坚守气节、淡泊名利的精神。语言平实但立意深刻,皇帝身份更使这种超脱之见显得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