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道中遇雪

十月燕州冷不堪,朔风如剑入衣衫。
羊头雪映鸦儿峪,马首云连燕子岩。
绝涧冰消泥滑滑,断崖土落路巉巉。
昌黎奉使曾经此,驿舍题诗壁上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寿阳道中遭遇大雪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历史的厚重感。

首联“十月燕州冷不堪,朔风如剑入衣衫”直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十月的燕州寒冷刺骨,北风像剑一样穿透衣衫。这里用“如剑”形容寒风,形象地传达出寒冷的锋利和无情,让读者能立刻感受到那种刺骨的冷。

颔联“羊头雪映鸦儿峪,马首云连燕子岩”继续写景,羊头山上的雪映照着鸦儿峪,马头前的云雾连接着燕子岩。这两句通过地名和自然景象的结合,勾勒出一幅苍茫的雪景图,既有实景的描绘,又有一种苍凉的美感。

颈联“绝涧冰消泥滑滑,断崖土落路巉巉”转向写旅途的艰难。深涧中的冰开始融化,泥土湿滑难行;断崖上的土石松动,道路崎岖险峻。这两句通过“滑滑”和“巉巉”这样的叠词,生动地表现了道路的难行,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行路的危险和不易。

尾联“昌黎奉使曾经此,驿舍题诗壁上缄”引入了历史人物韩愈(昌黎),提到他当年奉使经过这里时,曾在驿舍的墙壁上题诗。这一联将眼前的景象与历史联系起来,增添了时间的厚重感,也让旅途的艰辛多了一层历史的共鸣。

整首诗语言朴实,但画面感极强,通过风雪、山路、历史人物等元素,既写出了自然环境的严酷,又表达了行路者的孤独与坚韧。诗中既有对现实的细致观察,又有对历史的回望,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0